【东西问】麦家:当代文学为何更是西方了解中
(东西方问题)麦家:为什么当代文学是西方了解中国的渠道?
中国新闻社,北京,7 月 10 日。标题:麦家:为什么当代文学是西方了解中国的渠道?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李静
中国作家麦家正在构思一部新作品,想探索现代人对感情的看法。自2019年《生命之海》问世以来,他就告别了自己擅长的谍战题材。如今,他的谍战作品正在海外走红。
2013 年,企鹅兰登以 5 万美元的预付费版权购买了英文版《解密》,并收录在《企鹅经典图书馆》中。本馆收录的中国作家作品仅有《红楼梦》、《阿Q正传》、《围城》和《色戒》。 《破译》成为唯一入库的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共33个版本。 、英文和西班牙文译本均位居当地畅销书榜首。
图为麦家。中新社浙江分社记者 王刚摄
那年的《解密》出版并不顺利,被拒绝了17次,用了11年才出版。面对今天的成就,麦家近日在杭州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表示,只要人们真实地、充分地表达自己,他们创造的世界总有一天会被照亮。其他。独特性自然会被别人认可。
采访记录摘要如下: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你的作品在海外很受欢迎,已经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据说,《破译》至今仍是世界图书馆馆藏最大的中文作品。被《经济学人》评为“2014年世界十佳”,英文版被英国“企鹅经典图书馆”收录。您如何看待您的作品在海外走红的现象?
麦:把《破译》翻译成这么多语言当然不容易。但今天有这么好的待遇,还有很多巧合。例如,我遇到了一位优秀的翻译。译者的同学正好是企鹅经典出版总监的好朋友,得到了这个机会。
遇到好的翻译和好的出版公司,就相当于“出名了”。嫁入豪门的人价值不一样,其他语言的出版社自然会跟风。我认为这不是我的选择。有时候一本书就像一个人。它有自己的生命。
《破译》在中国出版经过十多年的等待和磨难,其实在2002年出版后,才翻译成世界,又等了12年。一经推出就没有受到追捧。但我觉得前提是,这绝对是一件好事,而且经得起一定的等待。
麦的部分作品:《破译》、《风声》和《阴谋》。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因为创作了《破译》、《手艺》、《风》等一系列谍战小说,你被贴上了“谍战小说家”的标签,而你也被网友称为“中国谍战小说之父”。你怎么看这个“标签”?您如何评价您的创作风格?
Mak's:我目前的创作与间谍战完全无关。每个人都在谈论间谍战。其实我在写《生命之海》的时候就已经从谍战中脱身了。我写的是农村和我的家乡,但人们仍然认为我在写间谍战。所以,一个人其实更难“脱帽”。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您在1991年写了您的第一部小说《解密》。那时,80年代的文学热潮已经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市场热潮。你在那个时候开始写这部小说,并坚持了11年。里面肯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为什么要继续?
麦家:按照正常的写作,一个人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坚持写东西11年是不可能的。我一直坚持,在现实面前,我没有那么多选择。写作是童年带给我的身体记忆。这是我消磨闲暇时间和放置自己的一种方式。它已经在我的身体里生长了。
另外,我的写作是一种生理需要。如果用名利写作,我想一个人是不可能承受这么长时间的,一眨眼整个青春就过去了。我的写作就像有人喜欢打牌,有人喜欢运动。这是我的一种生活需要。
还有一个原因。一个人一旦想要创作,他需要的不是一点点动力,而是推动持续写作的巨大动力。除了有这种欲望,在这个世界上,还得对某一种人有皮疼或深爱。一个人的日子不好过。这不会持久,只有那些对某个整体有强烈的爱或恨的人。到时候,人才会去创造。比如,为什么民国时期有这么多作家爆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因为他们有强烈的愿望表达对当时的中国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祖国的深切爱戴和痛恨。
我觉得很幸运。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个情报机构,认识了一群人。我仍然深深地尊重他们。我爱他们,也同情他们。当我遇到这群人时,我突然觉得我有一种强烈的渴望。我想让别人知道他们身上的高贵品质和他们卑微、凄凉的现实。这是我真正要创造并继续创造的一个非常具体的原因。
文章来源:《国外文学》 网址: http://www.gwwxzz.cn/zonghexinwen/2021/0712/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