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现代文学之五:郭沫若
中国现代文学之五:郭沫若2
第四阶段:在日本10年(1928-1938)
在日本的10年间,他研究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和古文字学,论证了中国奴隶社会的存在,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金文丛考》、《古代铭刻汇考四种》、《先秦天道观之进展》等,成为中国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史学的开拓者之一。此外,他还写了《我的童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等自传、小说、散文等,并为中国左翼文学家在日本的刊物《质文》撰稿。正如周恩来所指出的那样,这"海外十年",是郭沫若"保持活力,埋头研究,补充自己"的10年,他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方面的研究,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五阶段:抗战以后(1937-1978年)
1937年,芦沟桥事件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回到祖国。《归国杂吟》等7首诗就是归国前后感情的抒发之作。郭沫若在上海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主编《救亡日报》,组织战地服务团,以抗日为题材写了话剧《甘愿做炮灰》。1938年,郭沫若来到武汉,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担任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领导文化界的抗日宣传工作。
皖南事变前后,郭沫若写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等6部历史剧,1944年3月,为纪念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300周年,郭沫若写了《甲申三百年祭》。1945年6月应邀出访苏联,写有《苏联纪行》。1949年7月,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领导职务,长期从事政治、社会活动,并出版了《新华颂》、《蔡文姬》、《武则天》等诗文和著作。1951年,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
郭沫若于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他不仅是现代中国杰出的诗人、作家和戏剧家,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2.《女神》及其他
郭沫若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很高,其中新诗和历史剧的创作尤为突出,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巨大贡献。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是郭沫若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集中体现,成为中国新诗走向成熟的里程碑。
《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除《序诗》外,共收诗歌56首,包括1916年至1921年的诗作。《女神》共分三部分,每部分都受到外国诗人的不同影响。第一辑收三首诗剧,受歌德影响较多;第二辑是《女神》精华所在,受惠特曼影响很大;第三辑受泰戈尔影响。其中惠特曼对郭沫若产生的巨大魅力,就在于他确立了不受传统格律束缚的自由诗的地位,表现出把一切的旧套都摆脱干净的诗风,这与我国"五四"时代的狂飙突进的精神正好合拍。
《草叶集》雄浑、豪放的气势振撼着郭沫若的心灵,以致使他开了闸的作诗欲又受到暴风雨般的煽动,几乎每天都能感到诗兴的猛袭。"五四"运动的爆发,使郭沫若找到了抒发个人和民族愤恨的机会,他看到了中国的前途和希望,便将自己的爱国热情抒发出来,融入到"五四"运动的大洪流中去。
于是,《女神》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爱国主义。郭沫若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象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心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 (《创造十年》)。在《炉中煤》中,诗人自喻为正在炉中燃烧的煤,把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他怀着"火一样的心肠",为他心爱的"年青女郎"勾勒新颜,描绘理想,为她尽情歌唱,即使变成灰烬也在所不惜。同时,他把养育他的地球当作母亲,无限深情地向她倾诉衷肠:
地球,我的母亲!
我过去,现在,未来,
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
我要怎么样才能够报答你的深恩。(《地球,我的母亲!》)
《凤凰涅磐》和《女神之再生》是《女神》中的代表作。《凤凰涅槃》以有关凤凰的传说为素材,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象征着旧中国以及诗人旧我的毁灭和新中国以及诗人新我的诞生。《女神之再生》取村于中国的神话传说,揭示的主题便是要创造一个新的宇宙、新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旧社会的批判、揭露,对新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歌颂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表现与万物相结合的自我力量,是《女神》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女神》中的诗作,处处通过抒情来表现鲜明的自我特色,有一些诗篇,更是直接唱出了自我的颂歌。如在《天狗》中,诗人把自我比作"如烈火一样地燃烧","如大海一样地狂叫","如电气一样地飞跑",称自我"是全宇宙的能底总量"。在《梅花树下的醉歌》篇中,诗人公开宣称"我是个偶像破坏者哟""便是天上的太阳也在向我低头",透露出强烈的个性解放的要求。当然,诗人所歌唱的自我不是那种忧伤颓废、孤芳自赏的自我,而是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解放要求的自我。
文章来源:《国外文学》 网址: http://www.gwwxzz.cn/zonghexinwen/2021/0522/537.html